天才一秒记住【芊月读书】地址:www.writers3.com
天下学子不得公允,左右科考结果,岂非将自己凌驾于天子之上?
这一题,乔时为写得很畅快,因为句句皆是他心中所想。
书稿已成,接下来便是润色了,毕竟是考场之作,自当精益求精,尽量将自己的学问体现在数百字之间。
五道大义题成稿时,第三道题帖诗题放了出来,题板写道:作《玉烛诗》,以“和”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乔时为暗诽,这几个考官也真是够贼的,开封府解试就出如此“难题”。
倒不是难在作诗,以“和”为韵不算难,而是难在审题。
“玉烛”一词出自《尔雅》,是儒家辞书,位列“十三经”当中。既是“十三经”,自然也就不在“九经”当中,学子平日若是止学于九经,恐怕是不知道“玉烛”的出处。
以字面意思为解,作“蜡烛”、“烛火”、“烛光”之五言律诗,哪怕延伸为师者奉献,都将被判为偏题。
《尔雅》有言:“四时调,为玉烛。”
意思是四时气候和畅,天下太平。
《玉烛诗》是要考生诗颂太平盛世,“歌盛世赞天子”是最常见的帖诗题类型。
考生若是没读过《尔雅》,多读些唐诗,多加钻研,兴许也能晓得“玉烛”本意,因为唐时诗人不乏以玉烛作诗者。
注意已到日晡时分,乔时为决定先誊抄五道大义题入卷子。
毕竟要工工整整誊抄两千余字,趁着有日光,誊抄不易出错,若是等到太阳落山,继烛而答,昏昏烛光下,怕有不慎。
科场作答,不单只考学识,还考学子的心性,须足够细致耐心。
当然,细致本就是学问的体现,若是学问不足,不知如何答题时,谁又顾得上细不细致?
暮云铺满天,余光横照,正如笔落倾墨,写得满卷锦绣。
乔时为抄完大义题,习惯性朝卷子哈了两口气,以免墨迹未干。
余晖将尽,号舍里有些昏暗了,不少考生开始燃烛添光,继续作答。
列阵号舍烛艳艳,奋力着墨笔萧萧。
自也有写得快的,有学子举手示意巡铺官、辅考官要交卷,待点验无误,便可熄烛离场。
相较于第一题、第二题,歌颂盛世的帖诗题,对乔时为而言是最简单的。
这样的命题,不必执着于诗意风流,只要韵律完备,稍有出彩之处即可。
乔时为开题即点题,写道:“丰年多黍乐,美泽昭仁德。”
准确压了“和”韵。
最后又以谏言之口吻,写道:“天心垂苍生,风雨四时和。”唯有天子心怀苍生,风雨方能顺时而和。
虽说是考场之作,可若是一味的歌颂,满眼都是“盛德”而无“苍生”,这首诗未免太空洞了些。
查验用韵无误,乔时为将诗作填入卷子中,总算是完成了答卷。
此时,点燃的第二支烛火,正好燃过一半。
乔时为没急着举手交卷,而是静待墨迹全干,又检查了一遍卷子。
抬头一望,秋日夜空晴澈,星宿各列其位,熠熠生辉。
低头一看,烛泪犹新,烛火幽幽。
他的思维忽而飘到寰宇之外,想象着,在荒寂之处,在祈求上天眷顾的祷告台上,今日贡院里的这片烛光,是否也如星辰一般,熠熠生辉呢?
另一面,乔时为想到自己,所有能看到却遥不可及的日月星辰,都不算是光明,反倒是案上这盏烛火微微,能够证明他与黑夜对峙着。
正巧,巡铺官路过这一排号房,乔时为回过神来,举了举手。
点验无误,卷子入篮,案上的烛火也将燃尽。
“大人,小子能将剩下这支烛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