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月读书

袁老千古1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芊月读书】地址:www.writers3.com

眼目睹我们建国、还看到了开放与腾飞!她的一生一定很精彩啊!

其实我国历朝历代都鼓励生育,而且早婚早育,但古代医疗水平很差,早夭婴儿多、人均寿命短,而且战乱频繁,人口就上不来。

建国后,西方较为先进的现代妇产科医学引入推广,妇产技术的提高使得我们现在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出生率的提高也就促成了人口的增长。二是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幸运地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没有战乱,人口增长也会很快,根据咱们四-大爷提供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清朝人口较之前代也有爆炸式增长,别看一亿到两亿好像不多,这可是翻倍的人口!在医疗和经济水平都不高的清朝很难得的。

所以说和平是人口增殖的最大前提,在清朝时期,战争主要集中在东北、蒙古、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边疆地区,长城以内的汉地18省除三藩之乱,基本保持了100多年时间的和平,为人口的成倍增长创造了条件。

其次便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等活人无数的粮食在清朝得到了大规模种植及普及,两个因素加起来,人口自然就增长了。说到粮食,我们现在能人人吃得饱,也要感谢一个人。】

【要感谢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

【他毕生都在为了让“中国人一定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而努力。他经历过□□,看过饿殍遍野的惨状,自己也挨过饿,于是他立下坚定的志愿,他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也做到了!

他从三十四岁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74岁时,他实现了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82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84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100公斤、88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90岁,培育出了耐盐碱、能够在盐碱地种植的水稻。他用一生的努力,让我们实现了以占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壮举。他去世前还在三亚的稻田里忙碌,因不慎在田里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而他在病危之际,没有留下别的遗言,只叮嘱弟子要继续杂交水稻的研究。】

这时五叔爷已经拿着装油的搪瓷缸出来了,林菱连忙上去接,又嘱咐他以后过来一起吃饭,不要总是一个人煮点面条对付过去,五叔爷是她爷爷的哥哥,与她爷爷年纪相仿。五叔爷爷原本也参过军,一向身体非常健壮的,但因突然丧子,老伴悲伤过度脑出血也走了,接连打击使得他老得极快,看起来苍老得很,身体也不如爷爷好,林菱殷殷切切嘱咐许久,五叔爷却一个劲说政-府和部队每个月都会来看望他,不用担心他。

这让林菱稍微放下心,又再三让五叔爷答应晚上过来吃饭,才一步三回头地出了院子。

五叔爷爷站在院子里,看着她慢慢走出去,神色却仿佛在透过她的背影,去看他那三个陆续背起行囊远赴边疆的孩子。

林菱意识到这点后,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才和直播间接着刚刚的话题说下去:

【袁老享年91岁,可是他突然走了,还是觉得老天不公,怎么不叫他再多活些年岁呢?我还记得当时新闻报道运送遗体的车特意驶向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他最后再看看奉献了一生的杂交稻,还有农民拎着刚从稻田里拔下来的水稻来悼念他……哎。不说了,说多了伤心。大伙来还是来看看我家的小院吧。】

话音未落,就见原本不算热闹的左下角突然留言多到滚动刷屏!

【小猪佩刘:不看,详细说说杂交稻!】

【实现一个长生不老的小目标:详细说说那个什么西方医学,再细细地说袁老的杂交稻!】

【全民白月光:杂交稻在古代能够被研究出来吗?难吗?】

【棣子,开门,是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籍籍有名 反派之家,但咸鱼 单向靠近[先婚后爱] 抓不住的恋人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废物对照组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绿茶男妻被大佬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