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月读书

第一千九百七六章 全是误会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芊月读书】地址:www.writers3.com

…短期内必然缺乏此类官员。西市如今已是天下第一大集市,每日里交易之钱帛数十万贯,家父认为若能在西市有所学习,对经济之道有所增益,则将来无论前往何处为官,都能得心应手。”

“令尊眼光长远、深谋远虑啊!”

房俊赞叹一句,不愧是将来能够当上宰相的人物,且不论办理庶务之能力如何,单只是这份眼光,已经超越了当下朝堂之上绝大多数的大臣。

天下财富汇聚而来,不仅仅能够促进基础设施之建设、国内经济之繁荣,更会导致通货膨胀,若不能妥善处置,将海量钱帛运用于民生、军工之类项目,将来或许出现物价飞涨等等恶果……

能够于繁华之中发现危机,实属难得。

若能有应对危机之手段,则当属名臣。

上官庭芝诚恳道:“此次登门拜访,除去告知张子胄之事以外,尚有恳请太尉指点教诲之意,朝野上下论及经济之道,无人能出太尉之右,若有只言半语之点拨,在下受用无穷。”

房俊想了想,道:“去了西市,多多关注货币多少与物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弄懂了其中的联系,再思索通过何等手段平抑物价……莫要急切,更勿浮躁,你若能穷毕生之力将其中道理领悟明白,这一辈子便足矣名垂史册了。”

儒学误国。

一味的钻研形而上者,从意识形态去阐述如何将人民禁锢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统治结构之稳定,却对现实之中的各种现象视如不见、充耳不闻,只知御民、不知治国。

看看历史上最出名的经济学家有谁?

管仲、商鞅、桑弘羊、范蠡、计然……皆在汉代早期或者汉代之前“百家争鸣”之时代,自从儒学兴起、罢黜百家,再无精通经济之大家出现。

刘晏、王安石、张居正之辈固然看出帝国经济之危机,却因缺乏对于经济运转之理解,更无有效调节之手段,一味的从表现入手,利用强权一力推行,最终皆做了无用功,惨淡收场。

儒学这种只谈品行、不论实际之学科,只适用于道德修养,却无益于富国强兵。

独尊儒术乃自取灭亡之道,百花齐放才能促进竞争、衍生变化。

一家独大之结局便是一潭死水,守着偌大家业却不思进取……

聊了一会儿,房俊不再继续言及经济之道,毕竟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遂随意问道:“公璧如今子嗣几何?”

上官庭芝一愣,忙答道:“只一小郎,比不得太尉子女成群,惭愧惭愧。”

房俊意有所指:“还是要多多努力才行啊,你们上官家父子各个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无论儿女都能继承如此优良之血脉,正该多多生养,繁衍子嗣才对。”

他的出现一定情况之下已经导致了巨大变化,万一“蝴蝶效应”导致上官婉儿没了,岂不是罪过?

历史正因有那些惊才绝艳之人,才会如此之精彩……

上官庭芝莫名其妙,只得回答:“多谢太尉指教,在下定当努力!”

*****

回到家中,仆人告知父亲正在书房等候,上官庭芝赶紧前去回禀。

“货币多少与物价升降之间的关系?”

听闻上官庭芝叙说,上官仪捋着美髯,蹙眉思索:“货币增多之时,物价随之腾贵,货币稀少之时,货价必然降低……如此浅显之道理,谁人不知呢?有必要过多关注?”

“父亲明鉴,太尉既然特意叮嘱,显然不会是如此简单,必然有其中之道理,孩儿去往西市之后,多多在此事之上观察、记录,不负太尉之指点、栽培。”

上官仪欣然颔首:“正该如此!”

其实不必当真做出什么成绩,只需不经意间向外透露如此行为乃是出自于房俊之授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旧爱新欢 小情郎 病弱兄长模拟器 凡人:授徒返还?开局先卡BUG 贵妃无情也动人 规则怪谈:我的诡灵猫能无限回档 弹幕总在嗑我的水仙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