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月读书

第九十九章 集大成者 (第3/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芊月读书】地址:www.writers3.com

“年关之前,杨慎矜加价三钱,于民间购入粟米八万石,你如何看待呢?”

李琩一愣,随即陷入沉思。

眼下的粮价并不贱,尤其是在长安,可以说粮价还处在一个偏高的范围内,毕竟过年了,粮食肯定涨价。

这个时候收粮,其实是赔钱的,想要不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太府寺缺钱,我是知道的,”李琩道:

“但是明目张胆控制粮价,他杨慎矜有这个胆子?”

粮食是命脉,价格高低,是受严格监控的,杨慎矜这一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要在正月推动粮价上涨,好为常平署赚一笔。

这就是变相的搜刮民财。

裴耀卿擦拭着胡须上的汤汁,说道:

“这得看钱用在什么地方,李林甫前脚从左右藏挪用了十五万贯,方便圣人用来赏赐长安百姓酒食开支,紧接着太府寺便向民间购粮,明摆着是想在正月里补了这个亏空,唉,他们这些手段,皆为疲民之举,于我大唐何益乎?”

裴耀卿的引路人,是宇文融,也是一个顶级聚敛大师。

但李琩知道,裴耀卿担任宰相时的所作所为,虽然类似于聚敛,但实际上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操守,他也是开元天宝年间,贤相集团向聚敛集团过渡的一个关键人物,自裴耀卿之后,一水的聚敛之臣。

李琩还能说什么呢?杨慎矜哪来的胆子操控粮价,背后肯定还是基哥和李林甫的支持。

常平仓这玩意,其实早就变质了,反向操作,低买高卖并不稀罕。

李隆基也不是一次两次侵吞国财。

早在开元十二年,李隆基颁发《置劝农使诏,任命宇文融为“勾当租庸地税使”,在全国开展统计逃户、统计土地的大巡查,这一次,一共查到了八十万的新户。

按律,新户免五年赋税,但需立即缴纳一千五百钱。

当年一共收缴上来十二亿钱,折合一百二十万贯,全部进了李隆基的中藏库。

将国家的财税,放进了李隆基自己的腰包。

正是在李隆基逐渐膨胀的贪欲之下,大唐开国以来,聚敛集团集大成者李林甫,登上历史舞台。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恶女绑定真善美系统后 豪门小可怜能看到弹幕 元宇宙进化 钓系公主不追了,清冷首辅火葬场 完美中锋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原配冰肌玉骨,随军后被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