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月读书

第 34 章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芊月读书】地址:www.writers3.com

下咽。

所以杜甫也很冤,他不是不想吃肉,而是吃不着好吃的肉。

他不喜欢吃荤腥这件事甚至还是出了名的,除去刚才提到的那首写给李白的诗,《赠卫八处士》中也写过,‘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意思便是雨夜割的春韭又嫩又长,刚烧好的黄梁掺米饭很香。

至于现在......

杜甫闻了闻空气中的肉香味,擦了下口水。

嗯,真香。

可各朝代的皇帝皆在头疼,天幕这一展示,估计之后的宰牛之风更难遏制了。

但耕牛又不能让他们这么任意斩杀,之后还得想个法子才行。

世家的牛,病死老死,死了就死了,他们的牛之前也多不耕地,可百姓万万不能再因为想吃牛肉的人把牛肉的价格哄抬上去了,再把牛给杀了卖了。

卖了之后当年的年景是好过了,但之后他们的地又要怎么耕呢?

厨师长却还在吹嘘:“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留下过一本红烧的菜谱,据说这个菜谱是隋唐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老方子,就是可惜——时间太久了,上面的字全都看不见了。”

这话的本意是想说他的红烧方法很正宗,没想到杜甫和李白却同时抬头:“红烧的菜谱唐朝就出现了吗?”

李世民也惊奇,毕竟他是天下之主,尽管并不注重口腹之欲,但若是有红烧的法子,他应该能够知晓啊。

大厨就是大厨,对美食的发展历程堪称了如指掌:“当然了,就算做法粗糙一点,但有酱油有糖有油,肯定有红烧的菜。”

毕竟中华民族就是吃,能吃的吃,不能吃的想办法吃。

“只是很少很少的地方才会这样做,后来红烧的普及,我们还要感谢一个人。”

苏轼正在刘姨的劝说下舀了一碗红糖大碴粥准备喝,听厨师长讲解的时候还连连点头,赞同红烧这个做法早就出现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观点。

直到厨师长念出了他的名字:“那就是苏东坡——苏轼。”

被呛到也没撒粥,而是坚强的把粥咽下去的苏轼一边咳嗽着一边摆手,体会到了之前明太祖和宋太祖的同款心情。

不是,和他有什么关系。

因为儿子上了天幕,所以一群亲朋好友都过来祝贺,并且一起观看的苏洵觉得老脸臊红。

都多大的人了,喝个粥还能呛着。

真是不仔细。

厨师长没看出来苏轼的异样,还以为他是被烫着了,连忙给他接了杯凉水:“顺顺,顺顺。”

刘姨又愧疚又奇怪:“不应该呀,都晾了这么好一会了,摸着不烫手了啊。”

大碴粥煮出来不能像其它的粥一样可以边喝边凉,因为黏糊,所以一沾到舌头上,大量的热被释放出来,好歹得烫个泡。

可他们做饭这也做了小二十分钟了,按理说能喝了啊。

苏轼好不容易止住咳后连忙解释:“不烫不烫,是我不小心喝呛到了。”

随即又看向厨师长:“您刚才说红烧的做法被推广开来,和苏......苏轼有关吗?”

徐雪筠端着好不容易串好的玉米串过来:“你不知道吗?我以为这是个常识呢。”

毕竟东坡肉多出名啊。

不过也是,毕竟还是叫东坡肉,没叫红烧肉,可能没那么直观,一般不了解苏轼的人也只知道他是个文人,不知道他还喜欢美食。

“苏轼虽然被贬很多次,官运不太好,但他其实是个治水大师。”徐雪筠一边递给几人玉米串一边说道,“他在担任徐州知州期间,因为抗洪救灾而得到百姓的感激,所以百姓就送上自家的猪肉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说到这里她还没忍住打了个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学直播,你粉的偶像塌房了! 修仙路上遍地坑 穿书女A[gb] 麒麟肾不结婚生子,你非要举世无敌? 市井生活日常 帝国太子和他的暴躁小娇妻 神魂丹帝